
心理防衛機制有很多種,以下是壓抑、替代與退行作用的例子。
15歲的美妮患了厭食症,女孩與母親不明白當中原因。原來母親是一位守護者,每天都接送女兒往返,甚至女兒與好友共聚時,母親也必致電摧速回家,並到附近的街角等候。女兒明白母親用心良苦,雖然難以抵受無形的束搏,每與母親强烈爭辯時,母親的一句:「我是為你好」,她只有將話往肚裡吞。母親的管教越嚴勵、女兒則吃得越少,扣喉也越來越密。

12歲的小芬如脫彊野馬,外型早熟的她不停說要結識「靚仔」。和她談話時,她就如一台沒有思考能力的講話機,滔滔不絕、手舞足蹈地大談她結識男孩的愉快經驗。小芬自幼父母離異,現在與父親的女友同住,父親為生活忙碌幹活時,正是她與其女友在家中劇戰連塲,打得落花流水的時候。父親期望孩子能與女友和平共處,就將這「頑劣」的孩子交給社工輔導。很多父母也是這樣,孩子行為出現問題,就希望他人將他的孩子「修理」,誰不知道要「修理」的,先要是自己。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