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

牆與界線

知道什麼時候說「好」?什麼時候說「不」?掌握你的生活 
身體上的界線:幫助我們決定,在何種情況下,誰可以碰我們的身體? 
心理上的界線:給予我們擁有個人思想與見解的自由 
情緒上的界線:幫助我們處理自己的情緒,避免來自別人有害與操縱性的情緒 
屬靈上的界線:幫助我們分辨神的意念與個人的意願有何不同?

心理學中定義自我界線是指一個人在一個範圍內,能區分什麼是我,什麼是非我(也就是別人).這通常是在幼年人格的發展過程中,父母能在小孩緊密依賴求生存的嬰兒時期後,讓小孩在有愛的安全支援下,勇敢地踏出去建立他的自我,並逐漸認知他與父母的差異。
連結過緊的小孩,會無法分辨什麼是父母的情緒或決定,而將這些情緒攬在自己身上與父母認同,或是會認為自己需要為父母的選擇付最大責任;沒有被愛支持的小孩,則可能形成封閉與狹隘的自我界線,用著冷漠、排斥、自私的方式學會人際應對。
一個健康發展的人,能夠在關係中區分什麼是自己(的情緒、角色、選擇),什麼又是別人(的情緒、角色、選擇),而不會過度扛別人的責任,或受別人的影響。


自我界線過大的人,會將別人包含在自身當中。
他可能會因為看到職場中某些人的無力或無能,就感到公司的成敗與自己攸關,而需要傾注全力相救;他可能會因為把朋友視為與自己一體,所以即便朋友極其不尊重與虐待,但因為需要對方認同他的價值,而仍然無法離開那種情境;她可能會想拯救或照顧身邊所有的弱者,因為她格外能感同身受,覺得對方的事情的重要性與急迫性甚至超過她自己。
這都是因為我的界線過大,所以我把對方視為我,然後用著我的能量幫助對方解決問題。甚至是我誤認對方應該等於我,所以需要和我有一樣的情緒,例如,我愛他,他就要愛我;我的想法如此,他也應該如此結果當然是受傷...
文瑗說:我們因為不懂界線...受了傷...就開始築牆...過猶不及...

              牆與界線之間的比較

界線                牆
自我界定                 自我防衛
呼吸ˋ身體的覺察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吸的氣只能夠活著ˋ身體沒有覺察
焦點在當下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焦點在過去或未來
很有能量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能量是收縮的ˋ不踏實(grounded)
好奇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不好奇ˋ僵硬的思想
有彈性ˋ一致性ˋ隨緣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無彈性ˋ完全依賴過去的經驗
選擇ˋ製造選擇的機會ˋ限制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反應式的規條ˋ黑與白
是與非的價值是同等的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假設性的「真理」ˋ沒有灰色地帶
人性化的接觸ˋ對話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不與人「接觸」ˋ物化ˋ獨白
願意讓人認識ˋ呈現脆弱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躲在角色裡ˋ掌控

了解...每個人是另外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,猶如我也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般,我們有各自的思想與選擇,也有不同的角色與責任。
我們各自的第一要務,是照顧好自己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。別人可以要求我,但我可以衡量自身的情況然後沒有愧疚地提出拒絕;我可以愛別人,但他可以選擇他的決定或回應,而我知道不論他如何抉擇,我都是我不會將他的回應與我自己的價值混為一談....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