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

小大人症候群:重塑我的家,拾回完整自我

什麼是「小大人症候群」?如果你有以下現象,「小大人症候群」可能已悄悄找上你!
  生活似乎都在掌握中,但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。
  小時候常常沒人陪,總覺得沒有人在乎自己。
  只會微笑,害怕展現真實的情緒。
  老是在照顧別人,卻不善待自己。
  不知道如何與子女相處。
  困在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中。
  沉溺過去,害怕未來,對現在感到焦慮。
  工作讓人筋疲力竭,找不到意義何在。
  從未感到滿足。
  渴望愛,但很少得到。
  為什麼我們會變成「小大人」?身為「小大人」,如何真正「轉大人」?
作者在書中提出很多案例故事,讓讀者一窺小大人背後的心理動力。在我們驚呼「他們怎麼知道,我就是這樣過日子的!」之後,作者一步步揭開冰山之下隱藏的原因,陪伴讀者秀秀自己內心的小孩,讓他重展笑顏,找回生命的喜悅與意義,走上復原療癒之路。
👩我非常推薦這本書...它幫助我更看見自己、傾聽自己、了解自己...

第一部 小大人
1.介紹
2.兩個家庭
3.誰是小大人?有哪些症狀?
4.一些陷阱:特別是成癮問題

P42   小大人的症狀----------
       我們精力的市見還有它所帶來的結果,會演變成各種精神或與壓力相關的失調症狀,從藥物濫用或是其他物質上癮,到憂鬱症、恐慌症、焦慮症、人格疾患、性功能失常、親密關係失調、過動、飲食疾患、強迫行為和異常執著傾向等等。
  我們當然同意並非所有人的所有問題都要歸因於功能不良家庭,許多文獻也有記載如酗酒、精神分裂症、憂鬱症、焦慮症和一些體重過重問題根生禮方面的因素有關係。然而,就我們進行心理諮商多年的經驗發現,通常有_問題的案主都是來自功能不良的家庭,並且再自己新建立的家庭重演原生家庭的問題😓

P51  不健康的依存關係
       會阻礙健康的相互依存關係形成,對我們造成傷害。許多專家認為若不健康的依存關係沒有經過治療,在生活的壓力下往往會行程更嚴重的上癮狀況

        憂鬱症.........我們從許多僅用藥物治療的憂鬱症案例中發現,它們真正的問題原自童年時期未獲解決的情緒垃圾。........我們認為,某些正在服用抗憂鬱藥物的病患,一旦了解自己曾經是功能不良家庭的小大人並選擇面對之後,其實是不需要吃藥的。

第二部 家庭根源
6.家庭系統:結構、功能、角色與界限
7.當陷阱佈成
8.當家庭偏離軌道  這章節談.家庭系統:結構、功能、角色與界限...對我來說更清楚"家庭動力"的概念...
也顛覆很多自己對"家庭"的看見。

第三部 我到底怎麼了?
10.否認
11.感覺
12.秘密
13.我們的自我認同怎麼了?
14.關於親密關係

P141的部頭引言我非常喜歡....

P148感覺.........所有的小大人症狀都與不健全的「情感」能力有關。......
        許多醫生表示,鈍化扭曲的情感能力所造成的後果不僅僅是失敗的人際關係而已。急躁易怒的生活形態容易導致心臟病等各種心血管疾病。.....導致各種壓力相關的失調症狀,像是高血壓頭痛、胃病、疲勞、慢性憂鬱症。這些症狀或多或少都跟情感能力的問題有關。

P163秘密..........大家都同意家家有本難念的經.........
        ex.不允許生氣的家庭......我們的感覺成了秘密.......因此,大家都活在雙面世界中.....當秘密與家庭結構越緊密纏繞,家裡的任何一個人就會開始把秘密「表現出來」👀

扣連回~第二部 家庭根源.....P80  功能不良的角色
        再功能不良的家庭裡,......ㄧ些功能不良家庭角色的發展  ...
付出者 ;協助者/熱愛者 ;迷失的孩子/獨行俠 ;英雄;開心果;代罪羔羊;爸爸的小公主/媽媽的小王子;聖人.....我慢慢的了解和同意,當初鄭玉英老師說:孩子是代罪羔羊😢
這些角色之所以功能不良,就是因為他們只是「角色」。健康的家庭不會要我們演出特定的劇本........

第四部 冰山之下
16.小大人與共依存症狀的共同模型


第五部 療癒:我現在該怎麼做?
17.揭露和承認
18.著手治療
19.淺談療癒和靈性

用老師們的"推薦語"當結語

  這本書討論的是美國七○年代開始的現象,也是臺灣一直看得到的一個小傳統。過去我們有所謂的阿信現象,大姐為弟妹犧牲了自己人生的幸福;現在隨著父母的不夠成熟,我們有太多早熟的小孩。《小大人症候群》的出版,在臺灣這個階段,正是時候。──王浩威(精神科醫師、作家)

  如果按照這本書的定義,其實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小大人,因為鮮少有家庭是完整、健全、不失衡的。作者說:「揭露和承認自己的真實情況是人類最勇敢、最真誠,同時極富自我成長意義的行為。」也就是老老實實地,說故事,說自己不完美的家庭故事,把自己認回來,讓自己完整,這就是自我救贖之道。──周志建(心理諮商博士)

  人性之難得,在於它擁有超越自我的能量。這本書為尋求光亮的生命,提供了存在的希望。──楊俐容(親職教育專家)


這書...我重讀了很多次ㄋㄟ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