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

情緒切斷 .

(TVB週刊 710期)
美玲家在澳門,結婚後便來港定居,很少回娘家去。母親每週都來電問候。美玲表面談笑自若,但討厭母親常常投訴父親,心中感到納悶。美玲也沒有與父親傾談,他的事只從母親口中知悉。她認為遠距離接觸可減少磨擦,母親太嚕囌,疏遠她亦理所當然。縱使見面也只談孩子,不說自己的事。
美玲對父母的態度,在家庭治療學中稱為「情緒切斷」。
「情緒切斷」的人為了不想面對父母的糾紛,或太失望下關閉了自己的感覺,以離開家庭和減少接觸去處理關係。但越是切斷,他們對伴侶則越有期望,心中卻害怕破壞關係,所以亦以逃避的方式,減低彼此的張力。有些人會對朋友比家人更好,以平衡心中的失落。
美玲自幼得到父母的關注,她早婚,有特別日子才回家,見面時會避免談及敏感的話題,太深入會不舒服。她也是這樣回應丈夫,日常只談生活瑣事,最怕就是說感受。每當丈夫夜歸時美玲總在孩子面前抱怨,但他回來後又裝作若無其事,丈夫知道她不開心又無法傾談,夫婦感情日見淡薄。她的口蟬是「沒有甚麽好說!」
建仔的父親生意失敗,債台高築,躲到遠處居住。母親要獨力持家,常抱怨丈夫沒有用。建仔是個懂事的孩子,他既同情父親又可隣母親,為了不令大家難過,他在母前不說父,父前不談母。父親問他生活好嗎,他就說好。母親發牢騷時,他也沒有甚麽感覺。他沒有朋友,不愛談及自己,凡事隱藏心中。問建仔所有事,他都說「記不起,不知道,無感覺。」
年青人的「情緒切斷」會令他以為自己比較「獨立」,父母的事與他無關,自己有能力處理問題,殊不知真正的自己在情緒上是非常倚賴他人。有些人搬開住與朋友嘻哈過活,有些人如建仔般不會要求人關心自己,大家都承載著强烈的孤獨感。健仔是心理上的逃避,而美玲是實際的搬走,嘻哈過活的人也可能是一種自我欺騙。搬開住並不就代表切斷,重要的是大家有沒有真正地關心對方及負責任地為自己生活。
建仔常常頭痛但找不到原因,腦海控制不了無聊的想法。問他所有事情都沒有感覺,這是思想與情感分割的癥狀。他需要重新學習感受情緒,不再偽裝或隱藏真實的需要。建仔需要將身體重心由腦部移到腹部,增加對身體的感受性,這能令他知道自己存在。往往身體的不適感會連繫情緒,情緒會引起回想,容易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感受。當他能感受情感及舒發,頭部的張力就會減低。
美玲若願意再建立與父母的關係,她與丈夫的相處模式也會有改變。「學習感恩」是一個起點,它會令我們與他人連結。
追求表面和諧而隱藏强烈情緒,會引至情緒患疾、精神問題、或身體病變,不可忽現。

怎麼今天在帶團體時都感覺學員們全都有「情緒切斷」的問題...我們都習慣去處理問題而忽視情緒感受...忽視自己的情緒感受也就無法同理別人的情緒感受...因為不熟悉...
今天問社工一個問題???為什麼現在情緒障礙的孩子這麼多???或許是連父母自己都有情緒障礙ㄋㄟ
今天一個情緒障礙孩子的媽問我...孩子一直問為什麼???為什麼那些人一直看我???
我問妳如何回應???
別人看你做什麼...不會啦...你不要在意...別人看你也沒惡意...
吼)))標準的...說教...(以前我也是這樣)...只想敎孩子...
孩子的情緒感受都沒被同理到ㄋㄟ...他覺得不被了解...他的情緒感受沒被看見...沒被化解...孩子的媽說:他會生氣...會打人...
其實自己何嘗不是這樣...很久以來對很多事~沒感覺ˋ不計較ˋ不在乎...朋友說:我貼心ˋniceˋ好相處...但自己知道自己無法和人親密...
學習認識自己...貼近自己的歷程其實是辛苦的...
今天的課程檢驗自己的學習似乎有一點點的成果...看見自己的不能才能同理別人的不夠...

一切的轉化都還在努力中...為自己加油囉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