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

無人理 .

😌看到這篇文章真的是...心有戚戚焉....

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;「你再唔聽話,我唔要你!」不知道為甚麼父母要用恐嚇的手段去教養孩子?

孩子內心的恐懼,莫大於親人會離棄自己。
「我唔要你」的像徵意義是「父母不愛我、不想親近我」。
隱含意義是「我無價值、我唔重要」。那份傍徨與無助,會貫穿一生,令孩子形成偏執的性格,不能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。

忽略孩子是一種情緒虐待、孩子會接收到「無人理」的訊息。
父母工作太忙,未能與孩子溝通、或將他寄養親人家中,孩子也會產生「無人理」及孤單寂寞的感覺。若然父母偏心,「無人理」及「比人差」的聲音就會在孩子心底回響,想說也說不出,落漠中潻怨憤。父母太嚴厲、不滿孩子的表現、凡事責罰,孩子感到「無人理」之外,更累積寃屈與仇恨。


😓或許父母的行為不是有意的but這是孩子在當時所得到的訊息並給予解釋沒有誰對誰錯...
我最怕和人分享這些特別是弟妹or親近的友人...
他們沒上成長課總還在"天下無不是的父母"的觀念中圍繞...
說出這些他們總認為我在批判💨...
可是不可否認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...我看到自己或多或少的有這些問題...也讓這些影響著...

在記憶裡...和父親是疏離的...因為我涉入父母親的三角關係...

我替母親打抱不平...我不恥父親一而再的外遇行為...我內心是憤怒的...
憤怒父親更憤怒自己的無能為力...雪上加霜的親子關係在很長的時間都不見改善...

記憶中...我因為工作總是10:00pm下班...年輕的我不免有人追求...

下班和朋友吃喝一下或約會...遲些回家...
一到家憤怒的父親將我的衣物丟到庭院叫我滾出去別回來...
若非看母親的無奈自己的不忍也不能...選擇暫時的忍氣吞聲...but這些在在影響著自己...
或許當時的父親認為這是一種管教but當時的我收到的不是他為我好的訊息...
😞別評判我...你不是我...孩子當時會有如此的解釋和感受總有他許多的背景因素.....
當然父親選擇如此待我...也有他的背景因素.....我們各自承擔個人的因緣果


看看以下的案例...
九歲的小芬,經常踢打母親,脾氣剛烈,常大哭大鬧。
探究下,原來因為小芬曾經犯錯,母親將她鎖在狹窄及漆黑的房間中,任孩子嚎哭狂叫。
雖然媽媽認為只是略施警戒,但小芬心中已相信了自己無人理及不被愛。
那種被違棄的恐慌、被困的徬徨和無助感,完全填滿小芬的心靈。
小小年紀,竟然患了抑鬱症。

十四歲的大雄,小時侯由嫲嫲照顧,老人家曾將他捆於大門與鐵閘的狹鏠中,任他如何聲廝力歇地用力拍打,嫲嫲也不為動容。大雄認為做甚麼都沒有人理,從此不再相信人,個性偏激、暴戾,凡事與人衝突,逐漸形成反社會人格。

美儀三十多歲,姊妹中,父親對她特別汵漠及嚴厲。她一生都渴求父親的愛,但直到父親病逝,也未能如願。美儀感到自己比人差、無自我價值、會被親人離逝。無人理的心態外,再潻一份自眨與淒清。

「無人理」的人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沒有安全感。對生命回應的方式各有不同。

有人抑鬱一生,自暴自棄;有人怨恨難消,指控全世界;有收藏自已,在週圍築起厚厚的牆,不容許他人闖進內心世界,不讓人見到他的真面目,因為怕受到傷害。他們可能會控制週邊的人和事,只求自己有安全的感覺。

但有些自我中心的人也常說自己無人理,其實是他們不理人,他們喜歡將說話倒轉來說,無論他人如何關心他也好,他也覺得不足夠或拒絕人,因為他們小時候認定了自己無人理會,長大後則用盡方法要他人填補他內心的空虛。

「無人理」的孩子長大後,會期待伴侶給于無條件的愛,猶如父母一般。遇到挫折時,又可再舔舐那種「無人理」的感覺。


😓多麼弔詭...孩子在家中沒有人的關係自然是外求...
逃家ˋ早婚ˋ成群結黨等等都是可預知的行為...
因為孩子的內心有渴望...渴望與人的連結
😒我的早婚不就是這樣的背景因素...也因此期待著伴侶能填補自己內心的匱乏和渴望...
可惜他是人不是神...他無法滿足我...當時的莫名😢...
人生就在無名的牽引下踏著輪迴的輪子轉出遺憾的人生🙊

so....

父母們,請真誠地面對你的孩子,放下你的尊嚴及說教的方式,讓他感到被愛、感到安全、穩定、感到有人關懷,有人聽他的聲音、重視他的感覺、讚賞他的好處,讓他健康快樂地成長,令他不需要付出一生的代價,去爭取您那一份愛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