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

親 愛 的 媽 咪 是 完 美 主 義 者 .

「親愛的媽咪!」(Mommie Dearest!)是一齣有關影后瓊、克勞馥的電影。

要孩子稱呼她「最親愛的媽咪」,且要帶感情、由心中發出。
事實如何呢?
曾跟好些朋友一起欣賞,共同的感觸是這個媽媽真可怕,做她的孩子真倒楣。

為什麼用這樣嚴厲苛刻的話來形容她呢?
瓊、克勞馥自述,
她母親換丈夫比換床單還快,既邋遢又骯髒,所以她小時受了許多的苦日子。
她自己結婚兩次、七次流產,始終沒有一男半女。
有一次去孤兒院跟孩童過聖誕節,興起撫養孤兒的意念。
因自認有錢又有名,能提供幸福優越的生活,過她所謂「完美」的生活,是孤兒從未擁有的。
條件不合被拒,就逞強「買」來一女、取名克麗絲‧提娜,數年後又收養一子、取名克裡斯多福。

因完美的理念與堅持,加上情緒傷害作祟,常常都是十足的輸不起,不能被拒絕、受挫折。
跟她在一起的都受盡折磨,傭人幾乎都呆不住,律師情人、製片東家、再婚的丈夫都受不了她。
當然,那兩個被收養的孩子就更加難以承受了,其中女兒克麗絲‧提娜所遇到的的情境最慘,令人不忍。

她強調訓練孩子要用紀律與愛,總是嚴加管教。逼孩子學游泳,不准半途而廢,無視孩子的年紀、體能,不准女兒抗議、頂嘴,甚至責打、把她關起來處罰。

只因自己不再年輕、演技不再被肯定、失去演電影的機會,心情惡劣之際,發現女兒對鏡模仿她的演戲,竟然情緒大作、惡意解釋女兒是在嘲笑她,氣得把女兒美麗的長髮剪短、歇斯底里的責罵女兒是浪蕩女。

半夜回家,無意中翻到女兒衣櫃中有鐵絲衣架,竟歇斯底里的把所有的衣服丟得滿地都是,還把女兒打得半死,然後命令女兒把一切恢復原狀。盛怒猶存之餘,怒責女兒沒把浴室洗刷乾淨(即使管家說已經夠乾淨了也不行),把去污粉倒滿地板、把浴室弄得亂七八糟,然後要女兒清理乾淨。
可憐的女兒一臉茫然,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!令人看了為之鼻酸。

有一次,她又情緒發作到了極點,女兒氣極了,再三反問她:「你為什麼要領養我?」
她回答說:「因為我想要一個小孩,一個愛的對象。」
女兒怒不可抑的反擊說:「你少在我面前演戲了!…你從來沒有愛過我!」說真的,這叫愛嗎?

天啊,我真不忍心再描述下去了

不少時候,打罵教育並不是真的出於愛,是出諸自己的情緒反應
事情沒有達到你的期望,傷了你的心;孩子的死不認錯挫折你的自尊、碰觸到你的內傷;
尤有甚者,拿孩子當出氣筒。
心理學家說,人們採取暴力的手段是因為自覺束手無策、失控了。
如果能找到方法處理,或一切在掌控之中,還需要打罵孩子嗎?
然而反過來說,一定要掌控孩子的一切嗎?
再說,你的掌控一定是百分之一百的正確、有益於孩子嗎?值得我們好好想想啊!

後記:今年在電視新聞中看見一個報導:
有一位九歲的小女生,母親用心良苦的逼她學了十六種技藝。
這位小女生卻激動的說:「我恨媽媽!」
重唸本文,感觸良深。
願天下父母,引以為戒。



文章引用:彭德修牧師
http://eq.disciple.com.tw/p&c_5.ht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