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

心理防衛~壓抑、替代與退行作用的例子。


每個人都有特定的心理防衛機制,這是成長時習慣用以解決問題的心理模式。當再遇到生命中的壓力和挫折時,潛意識便會不自覺地運用這些模式去適應衝突、渡過難關。
心理防衛機制有很多種,以下是壓抑替代退行作用的例子。
15歲的美妮患了厭食症,女孩與母親不明白當中原因。原來母親是一位守護者,每天都接送女兒往返,甚至女兒與好友共聚時,母親也必致電摧速回家,並到附近的街角等候。女兒明白母親用心良苦,雖然難以抵受無形的束搏,每與母親强烈爭辯時,母親的一句:「我是為你好」,她只有將話往肚裡吞。母親的管教越嚴勵、女兒則吃得越少,扣喉也越來越密。美妮的厭食來自過渡的壓抑,在這位乖乖女而言,她絕對相信母親是愛護她,但內心對自由自主的渴求就不知不覺地潛抑下去,連自己也不知道是甚麼一回事,厭食行為是過度壓抑的結果。心理防衛機制的壓抑作用是一種最原始也最常見的心理活動,幼年形成後會持續終生,限制著健康的人格成長。
12歲的小芬如脫彊野馬,外型早熟的她不停說要結識「靚仔」。和她談話時,她就如一台沒有思考能力的講話機,滔滔不絕、手舞足蹈地大談她結識男孩的愉快經驗。小芬自幼父母離異,現在與父親的女友同住,父親為生活忙碌幹活時,正是她與其女友在家中劇戰連塲,打得落花流水的時候。父親期望孩子能與女友和平共處,就將這「頑劣」的孩子交給社工輔導。很多父母也是這樣,孩子行為出現問題,就希望他人將他的孩子「修理」,誰不知道要「修理」的,先要是自己。培育子女這回事誰也不能假手於人,孩子性格的偏執或開朗、對自我的肯定或否定、總與父母的關愛與教養息息相關。幼小的孩子不懂得表達內心的不滿,成長時,這種累積的憤怒無由轉替,一日比一日强烈,從衣著上顯露出來,就是裙穿得越來越短;從言行上表現出來,就是話說得越來越粗。一般人會摡括地說:「這孩子反叛。」其實是孩子無法抵擋其焦慮感的一種情緒表現方式。孩子沒有安全感,內在被關懷的需要沒有被滿足時,便將那無法達成的心理需求改變方向,轉向到不認識的男孩子身上,這種心理防衛機制稱為替代作用。此外,一般12歲的孩子是可以定下來談及自己的內心,但這孩子一觸及到內心,就猶如一個6歲的小朋友在大叫大嚷,這是心理防衛機制中退行作用的表現。當事人遭遇內心衝突時,會不自覺地退回到困難較少或可以得到滿足的階段,他的反應會比起同年齡的孩子顯得幼稚。要回復正常的狀態,父母則要有足夠的耐性和體諒。
心理是複雜的,父母不能只從有問題的行為去判斷孩子的好壞。孩子的行為變得偏離正軌之前,一定有個很多不肯定的想法和未能舒導的情緒。父母如果能在這個時候察覺得到,給孩子多一點關注,多一份肯定和鼓勵,孩子內心的焦慮和衝突便得以舒緩,潛意識便用不著用形形式的的防衛機制去保護自己,減低心理壓力和困擾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