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種自我防衛的機制
王大維 著
在與人相處時,先了解自己是相當重要的,尤其是知道自己在什麼情境會習慣做出哪些反應。心理學大師Freud認為,人類有一個很巧妙的機制,就是當我們遇到一些讓我們感到很焦慮的事情時,我們的自我會產生一個防衛機制,用來保護自我避免受傷。大部分的防衛機制有下列的缺點:(一)、治標不治本,問題仍然存在。(二)、只是逃避與否認,沒有真正解決問題。(三)、較不切實際,無法發揮真正的自我功能。(四)、不能學習更成熟的行為。
然而,防衛機制不全然是不好的,你我或多或少都經常會使用到它而不自覺,有時它甚至有一些不錯的功能,例如:(一)、提供時間,讓我們能夠解決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問題。(二)、防衛機制使我們有實驗新角色的機會,因此可教導我們新的適應方式。(三)、和化可以使我們的行為更合乎理性。
若是對自己常用的防衛機制更了解,並且不要讓它變成你一個固定的生活形態,你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將會更順暢,下面就是幾個常見的防衛機制:
防衛機制
|
意義
|
舉例
|
壓抑
(repression)
|
將恐懼、痛苦的想法與感覺不自覺地從意識中加以排除。
|
想不起來一年前被當掉科目老師名字
|
反向作用
(reaction formation)
|
將內心的衝動用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,來掩飾壓制內心的慾望。
|
一位內心軟弱的人,卻裝出冷漠強硬的姿態
|
投射
(projection)
|
把自己不希望的需求與特質歸諸於他人,認為別人才有那些那些特性。
|
有外遇的先生限制自己太太外出,怕紅杏出牆
|
合理化
(rationalization)
|
製造一個自己以及社會較能接受的理由來解釋自己的行為,使它看來合乎邏輯。
|
面試沒通過,就說是自己不想要,沒盡力爭取
|
退化
(regression)
|
面臨非常強大的壓力時,會出現與年齡不相稱的早年階段行為。
|
遭遇搶劫後,變得很依賴、常哭泣、吸拇指
|
替代
(displacement)
|
滿足動機的管道受到阻礙,乃轉換到另一較安全的目標上。
|
被上司罵,不敢回嘴,回家後罵小孩
|
內化
(introjection)
|
將他人的價值與道德標準擷取並吞併成為自己的。
|
受虐兒長久下來也認為暴力是解決的唯一方法
|
認同
(identification)
|
對於成功、有價值的事件、組織或個人的特質,使之與自己的觀念一致,以提昇自己的地位。
|
家境貧寒,希望自己有天能跟某鉅子一樣富有
|
補償
(compensation)
|
發展出一些積極的特質來掩飾弱點或彌補缺陷。
|
對自己外貌感到很自卑者努力健身。
|
昇華
(sublimation)
|
將性與攻擊衝動的能量轉向其他管道,是給被社會接納與讚賞的。
|
失戀後的憤怒與哀傷,轉向透過繪畫表達出。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