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

瞭解原始關係~尼采的人類意識發展階段「駱駝,獅子,和赤子」三種意識形態的比喻。

十九世紀的哲學家尼采,針對孩童的發展,從「是」,「不」,還有「是或不」的三個成長階段,創造了一種極具特色的比喻,駱駝,獅子,和赤子,並用它來描述成人意識的發長階段。
在他的「查拉圖斯特如是說」書中談到三個心靈層面的角色扮演:駱駝、獅子和赤子。當我們探究原始關係裡的關係模式時,你會看到自己或他人正在重覆的扮演著這些角色。
駱駝:是昏睡的、無趣的、非常介意別人的看法。對他人總是說,是討好者、服從者,試圖活出別人要他成為的樣子,以為這樣就會獲得別人的喜愛跟感激。扮演駱駝的角色時,心中會充滿無力感,你以為你的付出會得到別人的認同,沒有想到大家還是漠視著你的存在,你的付出其實只是一種討愛的方式,目地是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同,每當別人接受你的付出的時候,他們會感到有壓力,所以人們會離你越來越遠,因為付出後反而得不到肯定,於是駱駝的內在會漸漸的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忿怒。有一些人之後會漸漸的演變成駱駝中的獅子,角色開始慢慢的產生變異和混種。

這種人在個案裡也常常想要討好治療師,會為了符合治療師的期待而表現出令人滿意的樣子,一但發現這個老師不是全心全意的只愛自己,立刻會轉移尋找下一個目標。對駱駝型的人來說,好孩子的形象只是他們用來控制別人的一種手段。

獅子:會對他人說「不」,為反對而反對,是一個任性的人。防衛著自己的領域,不允許任何人未經他的允許侵入他的私人空間。獅子的典型語句:「我是對的你是錯的。」獅子要的只是一個願意附合他的意見的人。獅子需要別人為他而活,只有他自己才是最大的。這種人在個案裡會故意和治療師唱反調,試圖說服治療師來認同他。獅子要的只是一個能夠證明他是對的治療師,只要你能夠附合他的想法,別人做一次個案就夠了,他做再多次的個案也不會膩,只有能夠附合他的想法的治療師才能夠令他滿意。

赤子(小孩),對自己說「是」,既不是順從,也不是一味地叛逆,而是一種天真和自發性的連結,沒有偏見和預設立場的人。並對自己的本性很真實,能夠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,跟自己的內在有連結。

我們要瞭解到的是,真正的自由並非來自於對他人說「不」,而是對自己說「是的」
真正的「束縛」不是來自於外在的「束縛」,而是來自於我們內在被綑綁的想法。
真正的「解脫」不在於外在你想要表現出你是一位多麼好的人,而是你內在對自己的看法。
在幫助別人之前,你需要先思考一下,真正需要幫助的是誰呢?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你自己。

人跟人之間的相處,真的只有尼采所說的三種原型嗎?更多時候,角色的錯綜複雜性多樣化,有的時候又會是多重角色的混合體,人類有的時候是很複離的動物,如果你都不瞭解你自己的腦袋在想什麼,那麼你如何瞭解到別人的腦袋在想什麼。即然你不瞭解別人的腦袋在想什麼,那麼你如何確定自己所做的是正確的呢??

要搞清楚別人在想什麼真的很難,但是搞清楚自己在想什麼是比較容易的。你可以觀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,是這三個角色中的何種角色。比如說:一方面扮演著駱駝,一方面又扮演著獅子。一方面自己是受害者,一方面也是別人的加害者。一方面要求別人幫助自己,一方面自己又做著拯救別人的工作。在家裡是加害者或扮演獅子的任性角色。在外面的人際關係中,卻像駱駝一樣的不敢對別人說不。

在這三種人物的類型裡,最容易扮演的類型是駱駝,大部份的人也停留在這樣的行為模式裡。成為駱駝是安全的,不需要有任何的聰明才智,只需要跟隨別人的建議或命令行事。成為獅子需要冒較多的風險,因為獅子傾向於製造衝突和麻煩,通常獅子在人際關係上不會有什麼親密關係和愛的連結,獅子冷漠的外表下,其實是一顆易受傷的心。

我們真正要練習的是,找回天真的赤子之心,順從自己的心給予回應,觀照自己,允許事情按照它本來的樣子發生,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要學習接受。赤子擁有能量,並跟自己保持連結。赤子的心是充滿彈性的、鮮活的,永遠跟隨自己的心而回應著外在。這幾句話不是用頭腦來背劇本的,我發現有一些人說起道理來頭頭是道,其行為卻做不到。真正的覺悟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蛻變,首先你必需要練習對自己誠實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想一想,我們最常扮演的是那一種意識形態的角色呢??還是多種角色混淆不清,如果你能很誠實的面對自己所扮演的各種角色,能夠覺察到自己的內在,願意承認是自己不夠好,而不是去怪罪別人,那麼你就會開始改變,而且這種改變是自己願意的,不是做給任何人看的,覺察自己的行為模式是改變的開始。

能夠向內觀照的這種能力,是大腦前額葉的智慧,大腦前額葉失調的人普遍固執無法內省,能夠去向內觀照自己,覺察自己的受限行為模式,代表智慧已經慢慢的顯現了,神通不敵業力,業力不敵智慧。智慧正是一種能夠洞悉萬事萬物的能力,我們真正要修的是智慧,智慧才是最大的神通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