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

孩子的忠誠

💀
大雄自幼父母離異,父親是個賭徒,令家庭一貧如洗,母親痛恨不已。
她對兒子非常嚴厲,所有與睹博有關的話題都是禁忌,大雄對母親的神經過敏非常反感,每當衝突時,母親總是說:「你試試像你父親那樣給我看!」
大雄心中戚戚然,不敢反駁。

在一個分離的家庭中,最無辜的是孩子。
父母的恩怨是兩個人的事,對孩子否定其中一位,都會令他不知所措。
父母不和,孩子表面上會跟隨主導的一方,並拒絕另外一位,而長大後卻又不自覺地模仿了他。因為父母的價值觀直接影響著孩子,如果孩子不同意母親,而又被禁止變成父親那樣,他的心靈便會暗地裡跟隨父親。
這是潛意識的認同,已超越是非對錯的範團。
若然父母仍然能夠彼此肯定,孩子才有一個安定的感覺。
母親可以說:「你是我們的孩子,你可以像你的父親,同時也亦可以像我,縱使你和他一樣,我也可以接受。」
但這些話不容易說出口,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勇氣。

💀
美珏由母親撫養長大,小時侯曾被母親威迫下對父親說:「我不想你回來!」
父親從此不見影踪。母親不只將自己的痛苦給了女兒,更令她覺得是自己弄至家庭破碎。
母親不只是利用了孩子,並嚴重地傷害她,猶如要孩子反過來照顧她一樣。
幼小的美珏如何能認識自己的權利和責任,一生便帶著自責與無奈,
長大後更憤恨母親,心中沒有父,也失去母。
常常孤獨自處,難以與人建立關係。

有些孩子由祖父母撫養,他們總愛在孫兒前批評其父母: 
「你的母親很差」、或「你的父親太壞」。
老人家可能只是渲洩不滿、或顯示自己比父母做得好,殊不知是教導了孫兒憎恨親人。
無論他們有多愛孫兒,總不可以代替父母,孩子的心靈會受到嚴重的打擊,常常覺得孤單及無依靠。

孩子不只是內心的追隨,更在行為與情緒上模仿父母,長大後也容易變得像較糟的那一位。小時候母親沮喪時孩子也會沮喪;父親惆悵時孩子也會痛苦。
這種痛苦會伴隨著孩子成長,並以生活不如意的方式表現出來。
縱使孩子也會叫自己不要變成較差那位,並持續地看着他,因為該子想要與父母不同,則要時時觀望他們,將焦點放大,直至變得和父母一樣為止。

在家庭系統學問中稱這現象為「盲目的愛,代表孩子潛意識中對父母的忠誠。
他們會將父母的悲劇重演一次,在不知不覺間重覆他們的命運。

如果父母能為孩子設想,在痛苦中振作起來,以輕鬆自在的態度去生活;又或者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醒悟到自己在扮演父母的角色,孩子才能擺脫家庭的糾葛,過一個自己選擇的人生。但由無知到到衝破,卻是一個艱辛的旅程。

(TVB 週刊 687期)09 10 10'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