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

布里丹毛驢效應

人類的布里丹毛驢效應

人生隨時都在做選擇,有些選擇很容易
我們可以依經驗及個人喜好等參數來做決定
但有些決策卻會讓我們難以抉擇
讓我們在進退之間不知如何是好?

未婚的男女會在「愛情」與「麵包」間抉擇
大學生會在「深造」與「就業」裡徬徨
而成年人會在「現實」與「夢想」中躊躇
會在「家庭」與「事業」中擺盪
會在「走出舒服圈」與「停留舒服圈」裡掙扎
有些人能夠明智的做決定,但也有些人在猶豫間
蹉跎了青春,甚至更大的代價

有個男子的妻子和小孩不慎掉到了河流裡
這個男子勇敢的躍進水中搭救

請問如果你是男子的話,你會先救孩子還是妻子?
這真的是很難回答的問題
在故事中的男子救起了妻子,孩子卻不幸被淹死了
這樣的結果造成人們的議論,有人說救妻子是正確的
因為妻子不能死而復生,而孩子卻可以再生
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,覺得應該先救孩子
因為孩子的未來才剛剛開始
妻子卻可以再娶
這二派彼此爭論不休,後來變成了社會在討論的議題

一位記者為了要報導真實的情形
特地找到了這個男子,希望找出男子當時的考慮點為何?
想不到這個男子告訴記者:
「我當時什麼也沒有想,當洪水襲來時妻子就在身邊
便先抓起妻子往岸上游,等返回來時,我的孩子已被洪水沖走了」
還好這位男子當機立斷的做出了決定
如果在跳到水中後還舉棋不定的話,恐怕孩子與妻子一個也救不到


這種遇事猶疑不定,遲疑不決的現象我們稱之為
「布里丹毛驢效應」
這個故事來自於法國的哲學家希里丹
他養了一頭小毛驢
每天他都會向附近牧場的農民訂購一堆的草料來餵這頭毛驢
有一天,這位農民為了對這位老主顧表示感謝,特別多送了一堆草料
於是倉庫裡有了兩堆草料,這下驢子可煩惱了
因為眼前這兩堆草料距離完全相等,數量一樣
鮮美可口的程度也一樣,毛驢擁有絕對選擇的自由,牠左看看、右瞧瞧
始終不知道應該要選哪一堆才好?
於是這頭可憐的驢不斷的在兩堆草料中來回走動
在無所適從中毛驢竟然活活的餓死了


布利丹效應操作實務
  決策者避免布利丹效應的對策:果斷選擇後全力大賭。企業必須果斷地抓住時機,確定新的行進方向,集中所有資源不遺餘力地向新方向進發,這是一位優秀決策者應有的前瞻性能力。
  "看清了再做"越來越成為一種理想狀態,而不會在現實決策中出現,因為當你看得非常清楚的時候,所有的競爭對手都可能看得很清楚了,那麼這個戰略方向就不可能孕育著"大贏"的機會了。因此,大致看清楚一個方向的時候,企業就必須全力進取,才能夠有所突破。
  實際上,在沒有全力進入新方向之前,沒有人可以準確地看清前行的道路,為了抓住機會,企業必須做出果斷的決策。有時候,企業甚至需要進行一場"豪賭",這是企業最高決策者必須承擔的一項責任。在這個過程中,最怕的是"淺嘗輒止,四面出擊"。"淺嘗輒止",很可能在快要挖到井水的時候放棄,而並不能探索出真正的道路來。"四面出擊",只會分散有限的精力和資源,而不可能找到未來的增長點。
  大賭有贏也有輸,這是必然的現象。但如果長時間猶豫不決,代價可能更大。格魯夫在回憶英特爾轉型時談到:"路徑選錯了,你就會死亡。但是大多數公司的死亡,並不是由於選錯路徑,而是由於三心二意,在優柔寡斷的決策過程中浪費了寶貴的資源,斷送了自己的前途。所以最危險的莫過於原地不動。"選擇可能是錯的,但是不選擇的代價可能更高。嚴重地說,後者無異於一種慢性自殺。隨著競爭的損耗,企業的資源越耗越薄,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少,看起來選擇多元化的企業像是保留了"東方不亮西方亮"的權力,但實際上喪失的是在任何一點獲得突破的可能性。
經典案例分析
  有這麼一則現代管理寓言,說有一企業家,隨著事業發展,手下人手日增,人多嘴雜主意多,逢事必爭個不分高下。企業家不知聽誰的好,根本無法形成決策,企業運行陷入癱瘓。企業家懷疑自己無能,不敢見人,整日閉門看報學經。這日,見報上介紹一個新產品,名曰"決策機",立即買來一臺,並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操作。這一來,凡有需決策之事,他進小黑屋叮叮噹當按幾下機器,便回身答覆"行"或"不行"。手下人不明就裡,直誇老闆變得果斷英明。一日,企業慶功,企業家酒後吐真言,英明者乃"決策機"也。手下大喜,既如此,我們何不把這個英明的鋼鐵家伙拆開來研究透了,仿製了來賣?說乾就乾,切割機開始工作,切開一層又一層,厚厚的彩色鋼板終於被切開,核心部件露出真面目--硬幣一枚,一面寫著YES(行),另一面寫著NO(不行)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