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

成人在戀愛關係中的依附 .

成人在戀愛關係中的依附

心理學家認為:兒童在成長時所經歷的依附關係,會直接影響到長大後的戀愛態度,因為他們在戀愛時會採取同一方式來對待他們的愛侶。



個體從嬰兒期到死亡的整個生命週期都有情感上的依附對象。
未成年兒童的依附對象是父母,然後轉為同儕、朋友,以及親密關係中的伴侶,因此,嬰兒其形成的依附品質與型態,與日後種種關係有著牽連。
故加以推論假設愛情亦是一種依附型式,愛情關係中的雙方有義務相互滿足對方的需要,就像嬰孩學會信賴照顧者,相信其有能力滿足自己的需求一樣,每個成年伙伴也學會信賴對方、預見與滿足他(她)需求的能力,並形成相互依賴與情感支持的依附型態。
而不同的依附型態會影響個體對愛情關係的感受與行為,就像不同特質的嬰兒對母親的依附行為有所差異一樣。

愛情關係是一種依附行為
另外有一派學者提出了「愛情是童年依附行為的再現」的觀點。
根據依附理論的演化觀點,標明個人早期所形成的「依附型態」並不隨著時間開展而有所更動,在往後與重要他人互動時,便會顯現類似幼兒時所經驗的親子關係,從這個愛情觀點發揮,結合幼兒的依附本能論,主張浪漫愛情也是依附作用。
Ainsworth三種展現於嬰兒與照顧者間的依附型態,學者們進一步提出愛情關係中的三種依附型態。
他們的研究發現,依附型態不同的受試者在愛情關係中所展現出的特徵有所不同:
安全依附者對愛情的描述有較多的快樂、友善與信任,他們也較能接受對方的缺點,
關係也比其他類型的依附者來的持久;
逃避型依附者的特徵是害怕親密、情緒起伏較大和嫉妒,對愛情的正面描述低於平均值;
焦慮/矛盾依附者帶有強迫的想法,渴望互惠與契合、情緒起伏大,以及重視生理上的吸引與容易嫉妒。
許多研究依附的學者認為,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情感連結適用於夫妻與情侶間的關係:
一人從另一半身上獲取舒適與安全,想與他在一起的念頭(特別是在有壓力時),
顯示出情侶間的關係是一種成人依附行為。
的確,當青年人墜入愛河時,他們表現出許多帶有母親與嬰兒間依附系統特點的行為,包括希望維持與被愛者的身體接觸,對被愛者提供減輕痛苦的安慰和保證的效果,以及和其他朋友、親戚、熟人相比之下的排他性或偏愛性成分等。
而對於某一種依附關係之認知表徵形式,可能影響了一個人對他的親密伙伴的期望與其情緒適應,並內化成為個人的內在運作模式。

Bartholomew等人則以「正向或負向的自我意像」與「正向或負向的他人意像」為向度,區分出四個不同的人際依附型態,且經一連串的實證研究獲得證明,其分別為

(1)安全依附(Secure):對自己及他人都有較正向的看法,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、可愛的,他人都是接納的、有好回應的,在關係中保有親密與自我獨立性兩者。

(2)焦慮依附(Preoccupied):一方面覺得自己是沒價值的,不可愛的負面自我意像,而對他人的評價則是正向的,使得此類型的人會不斷地尋求他人的接納藉以肯定自我,這類型接近Hazan 和Shaver 的焦慮/矛盾依附型態。

(3)逃避依附(Fearful):認為自我是沒價值的、不可愛的負面自我意像,同時對他人的認知也是不可信賴的,他們渴望親密但又難以信任他人,故藉著逃避和他人的親近,來保護自己免受他人的拒絕。此型接近Hazan和Shaver 的逃避依附型態。

(4)排除依附(Dismissing):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、可愛的正向自我意像,但卻認為他人是不可信賴和拒絕的,雖同樣逃避和他人親近,卻是為了保護自己免於失望、受傷,此型與Hazan 和Shaver 的逃避依附類型並不完全相同。排除依附者強調成就與自力更生,不喜歡與他人相互依賴。
 
成人期依附風格對於親密關係的影響

從以上的成人依附風格類型,其實不難看出,各種依附風格的人在愛情中可能遭遇到的
困難:

焦慮型的情人最常說的就是「我願意犧牲自己的全部來成全你」、「我的男(女)朋友是全世界最棒的」、「我這麼差,他還願意和我在一起,我該偷笑了,還求什麼?」;或是「我不能一天沒有他」,等等之類的話;這樣類型的人,總是覺得自己不好,對方最棒,成天都想和對方膩在一起,做什麼都沒意見,最後終於令對方受不了而分手;分手後,這種人的解釋就會類似「我太差,他才不要我」,這種極端貶抑自己的話。

排除型/放棄型的人最常見的就是難以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,因為他總是冷冷的,沒有反應;為了保護自己而限制親密關係的產生,事實上,放棄型的人很怕受傷。


逃避型的情人,整個縮在自己的世界裡,覺得沒有人愛他,他也不值得被愛;所有的人都會拒絕他,因為自己是如此的不好。這樣的人,也會有逃避親密關係的現象,不同於放棄型的是,害怕型的人認為自己一定會被拒絕。
  
在成人依附的四種風格中,除了安全型以外的三種,在親密關係裡會造成不同的困擾;而這四種分類,沒有誰是絕對的那一型,而是四種象限的組合,如下圖:

         自我信賴
排除型
安全型
情感表達
逃避型
焦慮型
  
這樣的分類,僅是提供自己一個反思的方向,到底,我和對方的相處過程中,是什麼造成我們之間的問題?是溝通嗎?還是彼此的依附風格呢?我的耽溺型風格會不會讓對方覺得太黏?我的放棄型風格是否令對方覺得自己不受重視?


解決衝突的方法

由此可了解兩個人的親密組合,其實背後可能是數種依附型態的碰撞,自然「親密戰爭」便從此開展,愛越深關係的磨合與掙扎也就越多,這呈現出我們對關係的在乎程度。只是再好的關係也禁不起長期的損耗與破壞,所以有心經營情感一定要學習從衝突中找出路。

首先要能認識衝突不是壞事,壓抑逃避問題才是。
不要爭對錯,因為每個人看法本來就不同。
試著學習去看到傷害對方後,他的傷痛所在。
吵架的時候學會暫停,安靜下來才有可能冷靜思考。
尋找彼此溝通的平台,相信溝通可以經由兩人的學習與摸索慢慢找出路來。
了解自己負向情緒的來源,避免無謂的將之投射到對方身上。
我們是自己情緒的主人,放下要對方為自己情緒負責的妄想

    其實早期的依附風格雖說對人有很大的影響,但是對一個成人來說,很多部分是可以改善的;比如說,瞭解了自己的依附風格可能在愛情中產生的問題後,當問題再度發生時,就可以較為理性的思考,是什麼在影響自己呢?客觀現實又是什麼?對方是否也受到過去模式的影響呢?雙方有改變的可能嗎?該如何解套?
如此循線思考,對於親密關係中可能的問題與解決方法,才能有更客觀的處理方式;而不是遇到問題就不知如何是好,或乾脆分手,來個眼不見為淨。好比最有意思的是當我們觀察一些感情好的老夫老妻時,會發現不知覺中兩人變得越來越像,其實回想最初他們也可能是南轅北轍的一組極端組合呢!


😅一直到上工作坊才看到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模式...
說真的有點嚇到👅原來自己的痛苦是自己創造的.....很弔詭...但也很真實...

想一想👀或許是內在認為自我是沒價值的、不可愛的負面自我意像...
其實自己是很防衛的...害怕太親密的關係...but又渴望親密...
矛盾的想藉由別人的接納來肯定自己😜
然而...自己同時對他人的認知也是不可信賴的,內在渴望親密但又難以信任他人😐...

在成長的過程中沒學會如何處理親密關係的矛盾(因為依附最深的母親也不會).....
焦慮ˋ逃避ˋ排除...都是我可能的象限.....

慢慢的才懂...不愛自己的人是無法給愛的...
不愛自己的人不懂愛...只有期待~期待別人來肯定自己或是滿足自己的夢想
而吸引的是只知道需要別人犧牲奉獻的人....
傻傻的以為自己全心付出就能得到真愛😢其實這是交換不是愛....
記得工作坊的同學形容過這樣的狀況...他用紅蘿蔔裹上愛的蜜糖...吊在她的眼前...她像隻驢子努力的背負一切...他總是讓她覺得只要再努力些就能吃到👼
💔她從沒吃到...但一切都是她的錯...

誰都想要尋求真愛...但真愛是兩個人的事...是彼此互相的仰慕ˋ關懷與回饋...
唯有兩個成熟覺醒的人才可能產生真愛...
真愛是不能用「找」的...走遍天涯海角也未必能找到真愛...
真愛的幼苗需要彼此花長時間去灌溉、培養...經過彼此刻意的經營,它才能長成大樹
「真愛」要求兩個人都要成熟具有「真愛」所要求的照顧、尊重、責任和瞭解等人格特質。
 
我雖不愛自己...但我單純不懂操控...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會重蹈覆輒...

我從來就不是個複雜的人卻碰到個複雜的他...掏空自己卻感覺不到回饋😢...
但若不是如此真的難以醒覺ㄋㄟ...該感恩?!

老師說:覺醒只是成熟的開端...覺醒後還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...才能逐漸趨於成熟...
相信「物以類聚」ㄉ真理...覺醒的人才看得見真愛的伴侶...I hope.....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