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

焦慮時代 禪修是唯一出路 .

慮時代 禪修是唯一出路




以光明的能量,面對焦慮;將危機中,學到寶貴的經驗,透過「禪修」蓄積再起的身心靈能量,找到走遠路的方法,才是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唯一不變的答案...
文/邱琤惠、曹麗蕙、高毓霠、蔡奕柏   攝影/徐文峰
【 現 象 篇 】
面對不確定未來,你焦慮嗎
  在高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多年的陳先生,在過去景氣好、公司獲利佳時,他的年資代表經驗與專業累積,現在經濟不景氣,公司釋出可能裁員風聲,年資反而成為不利因素,讓他陷入焦慮與失眠狀態。

  全球性的金融海嘯,讓高先生的股票投資慘遭滑鐵盧,財富嚴重縮水,於是出現頭痛、胃痛等不適症狀,去看了腸胃科卻不見好轉,轉看新陳代謝科、心臟科,症狀都未減輕,一周前,他開始賴在床上不願起床,家人於是強架著他到精神科就醫。

  Monica是對自我要求很高的雜誌編輯,突然的變故、無預警裁員,讓她一直究責自己,「大家都有工作,自己卻被資遣,在29歲這個年齡失業,打擊是滿大的」Monica坦承內心的失落。這段時間Monica陷入焦慮的情緒,「我這陣子常常脾氣爆躁、不安,特別沒耐心,偶爾只想一個人躲起來,誰都不見。」她形容自己的症狀。

  面對「不確定」的未來,焦慮已經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份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調查,如何安頓身心靈成為現代每個人不可或缺的生存本事。

  台灣禪宗佛教會總教師覺妙宗明用禪的觀點來看經濟的變動:「金融的危機與蕭條,是變動的世態中的普遍現象,你不是唯一受影響的,只有心愈定,愈能知道怎麼應對,若能透過禪的力量,轉識成智,能擁有化危機為轉機的智慧。」

  面對政經社會的不穩定,大部份的人常感到焦慮不安與壓力,連帶導致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也變得緊張與疏離。

  聯合心理諮商所所長邱永林表示,「過去你可能認為要拼工作,所以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,那現在工作的危機,不正是你與家人相處的轉機嗎?」生活有很多面向,絕不會只有單一的工作或是家庭等,所以不要將思考只停留在單一面向的危機上,換個角度-危機就是轉機。

  「人體本身就是個磁場,是由物質體的身體和精神體的靈性所形成,」台灣禪宗佛教會禪修講師覺妙地明表示,「如果常是鬱悶煩惱的情緒,那麼心靈一定會被幽暗的磁場包圍,也難怪會恐慌、焦慮了;若能隨時保持平常心,內在靈性一定會呈現光明且上升的磁場,負面能量的不愉快與災難,都會遠離。」

  面對焦慮不安與未來的茫然,許多人開始尋找安頓自己身心的方法,於是,台灣民眾參加各種靈療課程成為一種流行,各式各樣的靈修團體與心靈課程愈來愈多、五花八門。

  可是很多人都不明白,所有的生命答案都在自己心中,如果拼命的向外找答案,一定找不到,唯有透過內修,才能找到內在真正的主人。
【 心 理 篇 】
換個角度 危機即轉機
  小徐,任職銀行,負責貸款催收業務,過去幾年,雖沒有令人欽羨的高收入,但生活相對穩定,他認為工作目標「只要肯拼,一定可以達到!」。在他的努力下,買房生子都按照他的規劃順利執行。今年,隨著國際經濟的崩盤,金融體系大亂,股市跌破20年線,民生物資水漲船高,生活開始讓他感到壓力...上個月,部門裁員了2個同仁,主管告訴剩下來的人,如果業績沒有起色,裁員還會繼續。他想起電視新聞的跑馬燈-景氣之差,百年罕見。小徐想:我肯拼,但是...。

  回家後,老婆正為開銷煩惱,兩人吵了起來,最後小徐竟然動手給了老婆耳光-雖然後來兩人言歸於好,但小徐自已嚇了一跳,從來都是好丈夫、好父親的他,經濟也沒有立即的窘迫,怎麼會因為一時的小口角而爆發肢體衝突...。

  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醫師指出,近十年,特別於最近門診人數確實大幅上升。他表示,政經社會的不穩定,是造成不安的主因,尤其「不確定的焦慮」以及「挫折的憂鬱」是首要的兩大狀況。

  所謂「不確定的焦慮」,他解釋,近幾個月,景氣跌到谷底,再加上社會事件頻傳,每天不停看到壞消息,大家處在一種莫名的壓力,都在問:「這不好的感覺還要持續多久?」他進一步指出,這種一直下降,卻還探不到底的未知感,會讓人產生一種不確定的焦慮與不安。

  第二個狀況是「挫折的憂鬱」。楊聰財說明,百業蕭條,許多公司裁員、年輕人長期待業,當大家必須直接面臨這些實際狀況時,會有挫折感,時間久了也容易造成憂鬱。此外,全球性的金融海嘯,讓許多人投資慘遭滑鐵盧,財產直接損失,也是民眾憂鬱的重要因素。

  「焦慮、憂慮」上身的人,大部分會出現失眠,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,使得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作用不正常,「由於交感、副交感掌管我們內臟與身體的運作平衡,所以症狀從頭暈、頭痛、胸悶、呼吸不順、肌肉緊繃到腸胃不順,從頭到腳都可能有不適的生理症狀。」他強調,不要輕忽生理的不適症狀。

  楊聰財建議,現代人在高壓環境下,一定要懂得自我檢視,他以醫學的角度建議三個重要的指標:睡眠、飲食以及運動。

  「當這三大指標的品質以及數量出現了問題,都要特別留意,嚴重的話一定要求助專業。」他說明,生理與心理是互相影響,千萬別輕忽這三大指標,「這是看不見傷口的傷害,所以要格外留意」他強調。

睡眠:「睡前不用三省吾身」睡眠就是腦袋的關機,要讓身心都準備好休息,建立固定的睡眠時間,睡前不要做太多思考,盡量讓思慮單一,否則腦不停的運動,而身體卻準備休息,對立的情況會讓身體不協調,進而影響品質,每日睡眠時間要有6∼8小時。

飲食:可以多吃富含色胺素的食物,可產生穩定情緒的血清素,諸如:鮮奶、香蕉。富含DHA的深海魚油對腦神經有幫助。

運動:333每周三天,每天30分鐘,運動時讓心跳速率能達到130/min。333是最好的方式,但忙碌的現代人也有人採用111每天10分鐘心跳速率達到110/min。這兩個方式皆可達到效果。

  如果發現自己的確有莫名焦躁煩悶的情形,要如何化解?邱永林建議:首先,讓自己遠離負面訊息,或者是加強正向訊息的接收。接著,是避免作出重大決定。他說:「當你在負向情緒時,給大腦緩衝的時間,創造一些時間給大腦來作決定。」他解釋,負面的情緒一定會將思考帶往負面的方向,所以並不會是周全的思考。

  最後,便是「化危機為轉機」。「過去你可能認為要拼工作,所以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,那現在工作的危機,不正是你與家人相處的轉機嗎?」他提醒,生活有很多面向,絕不會只有單一的工作或是家庭等,所以不要將思考只停留在單一面向的危機上,換個角度,有時危機就是轉機。
【 禪 修 篇 】
當靈療課程成時尚 不外求,往內修答案在心中
  一個六、七歲的男孩,有一天他到海邊游泳,卻在水深處溺了水,溺水的當下他心裡很恐懼,於是不斷的掙扎,可是他愈掙扎,身體就越往下沉,還好在他喝了一肚子水,心想已經沒有希望的時候,有一艘船靠近且救了他。

  回去後,他跟母親說了這件事,深諳水性與泳技的母親說了一句話,給他很大的啟示:「隨浪而行才有岸靠。」

  其意為:不要抗拒水,讓自己順著流水,自然水就會將我們帶到岸邊。

  這是知名《生命答案水知道》的作者江本勝的故事,因為這一段經歷與母親的提醒,讓他在順著潮流的生活中,卻學會自然而然地朝著「心」所嚮往的方向走。

  該如何順著經濟波動的潮流,朝著心所嚮往的方向走、安定自己惶惶不安的心?處於全體焦慮不安,許多人開始尋找安頓自己身心的方法,試圖找尋自我的渴望,於是,台灣民眾參加各種靈療課程成為一種流行,各式各樣的靈修團體與心靈課程愈來愈多、五花八門。

  這幾年「靈修」在台灣彷彿成了時尚名詞,到底是修什麼呢?上這些內觀、靈療等心靈課程,心靈就可以獲得提升嗎?

  要了解身心靈為何?首先,要先了解人身心結構的三個層面,禪宗佛教會總教授師覺妙宗明說明:
最外層是「感官」的世界(生理):
  指眼耳鼻舌身意的「感官」範圍,當感官接受到外界的刺激或污染,可透過醫療的方式治療,因為現代醫學都偏向物質醫學。

第二層是「理性」的世界(心理):
  指的是大腦的思維系統,也就是佛學所稱的「意識」層次,即「第六意識」。這個部分屬於心理學所探討的範圍,如果意識生病了,可透過心理輔導與諮商,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幫助。

第三層是「潛意識」的世界(過去世的業識):
  關係潛意識部分,心理學已開始著手研究,尚未有明顯的成果與把握,也因為潛意識無形無相,所以還有很大的開發與發展空間。

  在佛學角度來談, 潛意識就是「業力」,又稱第七意識或末那識,也就是生死輪迴過程中,無始劫(劫,是時間單位。累生累世,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)以來累積的業識。

  像一般我們常聽到有「禪七」或打七的活動,現在人常解讀為七天的禪修,這是由於不了解佛法禪七來源的謬誤,真實義應為「用禪修的方法想辦法打掉第七意識」,應該努力打掉第七意識不清淨的能量磁場與記憶,修行人若能清除第七意識的障礙,就可以從人的層次通達自性的層次,成為無障礙空間,修行就容易成就。

  覺妙宗明指出,由於潛意識屬於非物質世界,所以是一般物質力量如醫療、花精療法等,所達不到的空間,舉憂鬱症與燥鬱症為例,罹患這方面精神障礙的病症,是源自潛意識干擾,所以,若單靠醫院的精神科治療效果不大。

  也因為潛意識是無形無相的,所以各種靈修團體與心靈課程,各成道理,也各成價格,「但是,若是靠物質力量靈修方式,對身體都有或多或少的幫助,卻沒有力量能將第七意識消磁、淨化。」他強調。

  不過,也有一些超覺靜坐團體,在靜坐過程中會進入到潛意識的世界,覺妙宗明對此表示:「在潛意識的世界裡,存在許多無始劫以來累積的能量,其中可能有過去世對其他靈性的傷害,有恩,也有仇等不圓滿的能量,對人會有不利的作用與影響。」

  那麼,該如何消除這些負面的能量呢?覺妙宗明強調, 「唯有用宗教的方式,」在禪修的過程中,若能深入禪定,用感恩心懺悔心,發廣大菩提心,「就能得到佛菩薩的清淨加持力,產生智慧圓滿圓覺的力量,讓第七意識裡累世未圓滿的記憶得到消磁與淨化。」

  禪宗佛教會禪修講師覺妙地明也以其禪修十多年經驗分享:「禪修可以讓我們的生命起質能的變化,使內在的眾生產生生命之光,負面能量得到這些大生命光才能得到安頓度化、消磁,福報也會隨業識之淨化而至。」

  「面對世事的變化與處理,突然從內心湧出的靈感就是『智慧』」覺妙宗明指出,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具足智慧的「自性」。覺妙宗明解釋,自性是宇宙性的智慧,「比人的頭腦可是高明千百億倍,因為人的腦袋屬於物質世界,擁有的聰明才智相當侷限。」所以,在不管面對經濟的波動或是生命的無常變化,該如何面對心身焦慮不安?

  「用智慧與沉穩的心來面對,並且轉變負面的情緒成光明的磁場,那麼所有的不愉快、災難,都會遠離,放下執著,危機也可能是新契機的開始」覺妙地明建議。

  「會焦慮不安都是來自於執著,以禪宗觀點來看,會產生貪嗔癡慢疑的煩惱,都是源自於事物的執著,」覺妙地明表示,人在嬰兒時期,原本沒有這些貪嗔癡慢疑的意識,當嬰兒一開始想要保護玩具,我執開始產生,煩惱也就一個接著一個來了,「要無煩惱,應返璞歸真、歸零,讓意識回到最純真的狀態。先回到原點,找出自己執著的原因,然後放下不執著,苦與煩惱就不會在心上停留。」

(全文請詳見禪天下雜誌 NO.79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